撰文:李潤茵 本刊記者
今年9月,PayPal初代成員、矽谷創投教父Peter Thiel家辦負責人Jack Selby在港出席論壇後,向媒體表示,由於新加坡正收緊家辦監管,一些富裕家族正考慮重返香港。此說法一出,旋即引起坊間熱議,事關家辦落戶數量,儼然兩地政府KPI──今次香港會否贏返次?
「自從去年爆出福建幫洗錢案,新加坡政府、銀行及專業機構正在重新考慮目前框架,很多新法規針對KYC(認識你的客戶,Know Your Customer)及洗錢,所以從競爭角度來說,新加坡確實開始落後,因做起事來變得較慢、較麻煩。」
查家宅10問變50問
黃明成律師表示,具體而言,從前開賬戶是兩星期,現在要等足兩個月;查家宅原本問10條問題,現在會問50條,所以審批過程延長,「這段時間愈來愈緊,有中國企業家等不及,真是返回香港了!」
「為什麼家辦在新加坡火呢?新加坡家辦歷史不長,概念亦是從西方引入,雖然它是一種金融產品,但是來到新加坡後,變成拿身份的產品,因它允許申請人拿到工作簽證」,黃明成一針見血地指出:「中國中介把它當成移民產品。」
家辦漸走樣?「很多時候,大家都將家族辦公室的焦點落在如何傳承資產擁有權,但是如何管理財產、家族有沒有投資理念交託給家辦處理等理念、規矩及文化沒有釐清,家辦只是白紙」。
古明慧律師行合夥人黃楚儀分享,在家族治理上,中西存在文化差異,「外國家族通常不介意出售資產,比較少情意結;多數中國客戶認為,家族產業要守護,即使到第三代都有使命感,覺得自己有責任流傳下去,中國人始終不想做千古罪人」。
被問及新加坡收緊家辦後,中國家族有轉投香港趨勢?黃楚儀表示,查詢量確實增加,但不認為兩地存在「搶客」,「為什麼會認為新加坡進取?因為他們早年已推出稅務優惠,隨着港府發表2024年《施政報告》(提及為合資格家族辦公室提供稅務優惠),預期香港家辦都會變活躍」。
內地不熟家族信託
「我認識部分家族,的確兩地都設家辦。」她指出,超高淨值家族通常會分散投資來減低風險;針對內地客而言,她強調香港有地理優勢,可作為中國視窗,「開會都比較方便,始終在同一時區」。
黃楚儀表示,不過兩地法制迥異,內地信託方興未艾。「香港普通客戶對『信託』不感陌生,跟客戶解釋都比較易理解;反觀內地客戶,未必理解到信託背後關係」,但隨着內地人與海外接觸增加,她相信相關概念早晚普及。
——節錄自11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特別報告〈直擊中資科企湧新加坡「洗白」〉